饮食中最大的危险在哪里?
我们不能肯定地说,少量食用放了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肯定会引起癌症,也不能肯定地说,吃了有少量农药残留的蔬菜就一定会引起慢性中毒。在一个发达的社会中,政府和研究者们总会尽量减少人们生活中的健康风险,哪怕危害并不十分确定,哪怕后果只能在多年之后产生。可是,如果蔬菜中完全不含农药,辣椒酱中完全不含色素,人们的饮食果真就会远离不健康的因素吗?
科学家早就警告过,烧烤煎炸食品中含有有毒致癌物质,甜饮料、甜食糕点、小食品中有多种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因素,然而人们仍然对烤肉和炸鸡情有独钟,仍然对甜饮料、零食爱不释口。
早已有研究证明,营养不平衡、热量过剩、缺乏运动、吸烟酗酒等因素是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,因此肥胖症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均被称为“生活方式病”。近年来的营养学研究证实,缺乏维生素和受到射线辐射一样可以造成 DNA 的损伤,从而增大癌症的发生概率;运动不足则是造成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。可是,节制饮食、常吃粗粮豆类的人寥寥无几,坚持运动健身的中年人更是少得可怜。
为什么人们会对食品中的色素、农药甚至味精耿耿于怀、如临大敌,却对生活中那些更大、更确定的危险视而不见、安之若素呢?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,就有食品学家分析了这种心态,他指出,人类对自己选择的危险具有强大的接受能力,而对于他人强加的风险极度敏感。人类能接受骑摩托和飙车的巨大风险,却不能忍受数量甚微的食品添加剂,一个乐于登山越野的勇士,却可能因为食物中放了一点味精而拒绝购买。
另一个常见的大众心态是,在遇到麻烦的时候,人类倾向于把错误推给别人,而原谅自己的不明智行为。人们热衷于寻找肥胖基因,说自己“喝凉水都长肉”,或指责肉类中的激素让人发胖,却不肯承认缺乏运动和饮食过度才是肥胖的真正原因。在不改变生活习惯的情况下,人们潜意识中便希望通过挑剔食物品质来弥补健康上的损失,树立自己注重生活品质的心理形象。
真正明智的消费者知道饮食的最大风险在哪里,从而抓住主要矛盾,守住关键控制点。食物中的少量污染物质是消费者无法预知和检测的,与其草木皆兵、惊慌失措,不如把心态放平和一些,选择天然、新鲜、多样的食品原料,注重一日三餐的营养平衡,过有充足户外活动的生活,因这些才是守护健康的最大秘诀。
有些不健康因素,比如大环境,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。与其愤怒、抱怨,不如改变自己能够把握的因素,比如营养平衡、适量运动、放松心情、早点休息,让生活中有益健康的因素多起来。解决健康问题的基本思路是,改变能改变的,接受不能改变的。
文章摘自网络。